20大以后的习近平经济学能凑效吗?

习近平在20大的报告中,仅“安全”一词就提到了91次。在这里,习的安全概念并非仅仅指军事和地缘战略,也包括其他各种领域. 20大本身象征着习至少在党内暂时解决了政治安全的问题, 而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是他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西方很多观察家大多预测今后几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更糟糕。然而,笔者以为,至少在今后3-5年时间内,中国经济反弹可能性依然存在。

习近平的经济学(Xiconomics)

中共面临所谓的经济安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近几年来的经济政策和清零政策造成的:房地产陷入危机、消费能力软弱低迷、高涨不下的年轻人失业率 (16-24岁群体的失业率达20%)、对民企的歧视和压制、地方政府收入大减,等等。中国经济也有一部分问题是跟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互动而产生的。由于近几年的一系列的互动,使得中国跟西方之间的政治互信削减,从而加深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美国对中国获得高科技的限制就是例证。另外,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国家由于通货膨胀而对进口需求的减少,以及全球粮食和能源短缺,都会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负面的影响。

西方观察家们一般从上述的现实出发,断言20大后中国经济将更倒退。但是他们忘记了,对于后邓小平的中国来说,经济是中共执政合法性的主要基础,这对习近平也是如此。 因此,习近平在20大后将竭尽一切力量,来做两件事: 一是提升国内的内循环,二是保证国际的外循环。

内循环

内循环主要是指提升国内经济能力。

今年是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最后一年。所谓国企跟民企的“重组整合“或者是“混改“,就是依靠国家的力量,让国企兼并民企,切实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不仅要切实增强自身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还要立足企业规模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目前,上市公司是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

2003年国资委设立时共有196家央企,到了2012年十八大的时候,是 117家,到现在就剩下96家。企业重组合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做大规模。现在国资委旗下央企96家当中,今年就有49家上榜了世界500强,占一半多。

内循环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用一切力量加强中国的科技竞争能力:习近平在20大报告中重申了多次 “科技自力自强”的说法。因为很多科技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中国将比以往更注重用尽各种手段来解决科技被西方特别是美国卡脖子的状态。按照习近平自己的说法,就是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今年前三季度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0.2%,这是相当可观的。 当然,即便有“新型举国体制”,中国是否能达到既定目标:比如要在2025年芯片自给率要力争达到70%(2019年仅有30%),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内循环的第三方面就是解决房产与消费问题。中国约有70%的家庭财富与房地产挂钩。房价的下跌使得买家房产现在的价值要低于他们购买是的价值,这使得他们为支付抵押贷款而苦恼。中国已出台一系列提振房地产的政策。即便这样,房地产的兴旺的日子已过。但下跌的速度可减缓,不至于像外界描述那种崩溃。

外循环

把中国看成只关心内循环显然犯了逻辑性错误。因为外循环能直接帮助内循环。

外循环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在中国国内创造更好的环境以留住现有的值得留住的外资,同时,吸引更多“有价值“的西方资本。二是促进贸易以及一带一路项目。

中国将比以往更注重吸引全球资金、科技、人才等优质要素和产品,目的是打破外部对中国的围堵打压。具体做法之一是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20大刚结束,发改委等六部门便公布了“稳外资十五条”,为的是便利国际商务往来。除了吸引技术含量高的投资外,目前欧洲各国的能源危机,肯定会造成欧洲能源密集型企业将业务向外转移,而中国正在等待消化它们。

团队问题

西方观察家一个误导性的解读是,习的团队成员都是他的应声虫,所以中国经济会越来越糟。的确,习的新团队都是些绝对忠诚的人。但是这些人都不是庸才。以李强为例,在上海期间,李强与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马云在内的科技企业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疫情期间,他也是支持在中国使用西方开发的mRNA疫苗而不是国产疫苗的少数高级官员之一。尽管习近平由于政治理由,那时没有批准使用外国研发的新冠疫苗。但习这次在舒尔茨访问期间,对德国疫苗在中国领土上使用的松动,意味着习客观上在接受李强的建议。还有,在上海期间,李强主持了来自特斯拉等项目的外国投资;特斯拉斥资20亿美元在上海建厂,这是该公司在美国境外的第一家工厂。在李强的推动下,特斯拉被允许在中国全资拥有。

以上一切,说明了李强并非是一个丝毫不懂生意经的人。当然,在重大关键问题上,李强选择与习近平保持一致的立场,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同的喜和愁

中国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虽然低于中国政府预设的5%目标,但还是优于西方投资机构所预期的水平。在中国极需加强其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前景较有可能往实现技术突破和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并保持可观的增长速度。然而,习近平的第三任期将是捡验中国经济政策的关键时期。就如习近平在20大报告中说的,中国将“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Zhang Junhua (张俊华)
Senior Associate at 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March 2023